• 紙風車的「謝天」情懷
  • 2017/11/09 吳靜吉/1090期今週刊
  • 拿坡里政府提倡的「待用咖啡」風氣,其實與傳統文化中的奉茶結緣理念相同, 紙風車劇團將此暖心善舉發揚,透過藝術待用券,展現最美的人文風景。

    經濟不景氣,義大利人還是需要喝咖啡,於是拿坡里人將心比心,多買一杯待用咖啡,讓需要但買不起的同胞提神暖心。這個二十世紀初期的友善行為之傳統,卻逐漸失落。一個世紀後,因應文化預算縮減,小型藝術節便串聯建構「待用咖啡」網絡,提供顧客享受有心人的善舉。拿坡里政府借力使力,於二○一一年將這善良風氣正式訂為每年十二月的咖啡待用日。

    二○一三年一位年輕的愛爾蘭水電工史威尼(John Sweeney),聽到這個概念後,立即在臉書上發起「待用咖啡」運動,迅速在全世界,尤其是美國盛行起來。

    威尼斯大學的食物和媒體研究學者布希米(Francesco Buscemi),比較義大利傳統的待用咖啡移植到美國成為運動之後的差異,發現義大利的咖啡店只被動擔任中介角色,而美國的咖啡店如星巴克等,則主動媒合推廣。其實這種同理心的情懷在我們的傳統中早已存在。「奉茶」是一種感恩的「謝天」善舉,提供過路人一杯茶水潤喉解渴。這種「奉茶」行為可以追溯到唐朝,而在台灣的民間則一直盛行。

    「施茶結緣」在今天似乎更有激勵作用。紙風車將待用概念擴展到藝術領域,透過「給與取」互惠關係,廣結善緣。「紙風車藝術待用券」從新戲《諸葛四郎》開始點燃啟動,希望誘發「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文化運動」,邀請有能力的朋友多認購幾張票,讓經費有限的家庭可以親子一起進劇場看戲。透過陌生人無私的愛與分享,藉藝術轉動人間溫暖。